何謂佛非佛,簡單來說;就是現今佛教所充斥種種關於佛的觀念,都是錯誤的。 譬如:做法會可消除業障、誦經可以成佛、素食可庇佑家人,以及要如何做方可成佛,然後到極樂世界享福……等等觀念都涉及名利,都是錯誤的,所以稱佛非佛。

一般對佛的觀念,不外乎是燒香拜拜,或唸阿彌陀佛,或口唸佛經、佛號以求得保佑或消災解厄,甚至將來可成佛,以上都是不可行的,是不可能的。對於各種佛像的姿勢,也只認為是古代傳下來的藝術瑰寶而已,卻不了解其中真正的涵義,也就偏離佛和修持的真正方向,只好以人的觀念做基礎,來闡釋佛和修持的種種觀念。更由於人的認知有限,無法理解超越人所知的事情(玄),所以會以人為中心,認為人是最偉大的,是無所不能的;也因人的自大及驕傲,所以編造了種種關於佛的錯誤觀念。如今提出佛非佛的目的,就是要糾正千年之誤,然後傳千年。

關於佛,首先要認識能量與體的關係,因佛掌管眾生,知道眾生的過去、現在、未來,佛是無相,一切都以能量來顯現。 那麼能量在哪裡?天地間原有存在的能量,可經由天、人、地,藉由修持的運作補充能量。在人死後,繼續有能量的存在,也就是生;而不是體毀之後,沒有能量的存在,也就是滅。如此藉體的運作,能量才可永遠存在,生命才是永恆的,也才是修的真正意義;而不是一般世俗成佛的觀念。上天是公平的,不分貴賤貧富,每個人都具有一份能量;透過修的過程,才能達到永恆。所以法會規模的大小、念經的多少,或燒香禮佛的程度……,都無法成佛;但偏偏少數人卻藉由眾生對佛、對宗教、對信仰的無知和畏懼,假宗教之名,行追求個人名利之實,誤導了對佛與修的認知錯誤,而失去追求人生真正的意義。所以眾生須明瞭能量與佛與修的關係,如此才不會被誤導;然後發揮慈悲的精神,引導更多的人走向光明美好,如此才是人生的真正意義,也才是修的真諦。

回上一頁